冬至大如年,人间小团圆

2024-12-21 浏览次数:49

冬至

  二十四节气中,冬至处于农历十一月,时值太阳直射南回归线,是北半球中白天短,黑夜长的,之后,白天又逐渐变长。冬至,也预示着一年中寒冷的时节的到来,所以,礼俗众多。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。在中国南方地区,有冬至祭祖、宴饮的习俗。在中国北方地区,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。


祭祖
冬至这,我国南方很多地方都会过节庆贺,还有不少地区有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。家家户户把祖先像、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,安放供桌,摆好香炉、供品等。祭祖的同时,有的地方也天神、土地神,叩拜神灵,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,家和万事兴。





吃饺子
俗话说: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。”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,每年冬至日都有吃饺子的习俗。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,便用羊肉和一些药材以及面皮,包成像耳朵的样子,做成一种叫“娇耳汤”的药物给百姓吃。后来每逢冬至,人们便模做着吃,形成了习俗


绝事·拜贺:
“绝事”,就是断绝一切事情,把冬至作为一个息事宁人的特殊日子对待。《吕氏春秋》:“日短至,阴阳争,诸生荡,君子斋戒,处必?(遮蔽)身。身欲宁,去声色,禁嗜欲,安行性。事欲静,以待阴阳之所定。”主张君子要在冬至日斋戒,禁绝各种欲望,身心,达到身宁事静,以待阴阳的转化。古人认为,冬至是死而复生的关键点,因此,冬至绝事、安身静体便是模拟死亡,以待回归。这是古老农事信仰的反应。

数九·献鞋袜:

冬至到春分是一年中寒冷的时期,也是由寒冷变暖的转折时期,因此,自古以来,就有从冬至起数九个九即八十的风俗,谓之 “数九”。数九风俗,早见于《荆楚岁时记》一书,讲南朝“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”。所以,“数九”之俗,意在消磨沉闷而寒冷的冬天,企盼春回大地。此后,历代沿之,并产生了类似于 《九九词》、《九九歌》等歌谣。明朝时,还流行过木板年画《九九消寒图》。早在汉朝时,就流行冬至日儿媳妇向公婆献鞋袜的风俗,《古今注》:“汉有绣履,昭帝令冬至日献姑舅。”此后,历朝承之,直到清末,此俗还盛行于北方,光绪《荆州府志》记载:“袜之献姑舅,仪如北地。”那么,为什么在冬至日儿媳要向公婆献鞋袜呢?曹植在其《冬至献袜履表》中说:“国家冬至,献履贡袜,以迎福践长。”原来,贡献鞋袜是为了“迎福践长”,以图祓厄迎福,生命得以长久。
另外:
冬至日还有测日影、添线、飞灰、履长等习俗。



njyylgb.b2b168.com/m/
联系我们

在线客服: 2541151342

联系人:李霞

联系电话: 18795952150